喜鵲林
冬季帶來的寒冷漸漸退去,青澀的春意悄然爬上樹梢。
坐在公交車上,夕陽斜射入車窗,沿途路過一片樹林,樹上沒長葉子,高高的圍墻遮住了我的視線,抬頭向上看時,不經意瞥見一群喜鵲,有幾只一起,也有十幾只一起,降落在樹梢上。一趟趟飛走又回來,細想想,大抵到了三月,喜鵲開始為新生鵲的到來籌劃了。
平日里,我很難見到成群的飛鳥,那天,鬼使神差地便跟了去。我站在不遠處觀望著,樹杈間有它們的巢——在我看來不過是一堆亂枝罷了。我用攝像機對著地上的一只喜鵲,拉近了鏡頭。
它在地上啄著一根樹枝,也許是從遠處帶來的罷,待用喙銜住,奮力飛起后將其放到自己的巢中。也許它們會一遍遍重復著這樣的程序,可能一個月,可能兩個月,直至將樹枝變成巢;驗榱俗约,或為了子女。
我看著忙碌的喜鵲,腦海里浮現出了祖父的身影。
早上回到鄉下,卻四處瞧不見祖父的身影,在屋后,總算看見了步履顫巍巍的老人。他拄著杖,握著園林剪,微躬著身體修剪著祖母留下的花圃。
我經常聽祖父說著以前的事,他說在那個時候,社會不發達,許多孩子早早輟了學,回家種田去了。他說,都是為了吃飯,不種田哪來的東西吃,以前嫌累,常常偷跑出去,但現在勞動了一輩子,早已過不得清閑的日子,一停下來就不自在。他經常跟我講,現在我還小,要努力讀書,以前的人靠手勞動,吃了上頓沒下頓,但都指望下一代,能過好的生活。說罷,他背著籮筐下地去了。也許是之前就耕好的,溝壑縱橫的泥地,黃棕色的泥被翻了個面,泥里還有些之前未割下的菜根,祖父握著種子往溝里撒,隔一段距離撒一顆,看起來年紀的增長并不影響動作的嫻熟。播好種子,再將推開的土耙回去,澆上水便結束了。
雖然豐收是一兩個月以后的事,但在真正自己動手播過種以后,將來的時時刻刻都會預想到豐收的喜悅,吃著祖父親手種的菜,回味里不止有菜的甘甜。
路邊車鳴將我的思緒拉回,耳畔依舊有余音回蕩,我開始思考祖父說過的話;蛟S勞動并不是一味的枯燥乏味,它不是強求,是一個人對生活的熱情,生活開出的花朵早已被碾成芬芳的泥,揉碎在柴米油鹽當中。力所能及的勞動,不僅是回報和感謝家人的養育,更是對自己未來負責。
作為00后,我們早已不是牙牙學語的孩童,我們也即將面對社會這片養育我們的土地。我們即將在這里生根發芽……
讓我們嘗試用勞動喚醒肩上的責任,磨煉自己的璀璨將來吧。